4月10日,首药控股发布公告,宣布SY-3505(CT-3505)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CDE同意开展LTK(白细胞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临床试验。
SY-3505是首药自主研发的一款ALK抑制剂,是首 个进入临床阶段、也是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完全国产第三代ALK抑制剂。根据药智数据,目前SY-3505已有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在研;此前首药也发布公告称,将启动SY-3505针对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
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类是肺胰 腺癌,约占40%~55%;治疗肺癌的常见靶点有EGFR、ALK、HER2、VE GF等。但是根据此前研究,在25%-40%的肺腺癌病人中仍存在未发现肿瘤驱动基因的情况。近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CLIP1-LTK,该靶点在NSCLC发生融合突变的概率为0.4%,并且和其他已知的致癌基因互相排斥。
ALK和潜在肺癌新靶点LTK共同构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ALK/LTK亚家族,二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达80%的同源性;在蛋白结构预测上,LTK和ALK之间ATP结合口袋周围氨基酸残基的同源性甚至接近100%。不过,两者仍然有所不同。
前文提到,LTK在NSCLC发生融合突变的概率为0.4%,可见此靶点突变属于一个罕见靶点突变;首药也表示,全球尚无特异性靶向LTK融合蛋白的药物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且由于CLIP1-LTK基因融合在NSCLC中与其他致癌驱动基因突变互斥,患者对于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均不理想,通过靶向LTK融合蛋白抑制剂的开发从而进行LTK融合阳性肿瘤病人的精准治疗临床应用潜力较大。
但是在肺癌靶向治疗领域,ALK是第二大市场规模的突变靶点,目前已有多款药物在开发。
随着全球首 个ALK靶向药物、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上市,ALK阳性NSCLC的治疗状态被彻底改变;第二代有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和恩沙替尼等;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也已上市。
洛拉替尼与SY-3505同为第三代ALK抑制剂,曾在ALK+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临床治疗中展现出惊人疗效;且与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剂相比,洛拉替尼对已知耐药突变具有更广泛覆盖范围。
药智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的全球销售额逐年增长,2022年已超过20亿元;洛拉替尼在2022年4月于中国获批上市后,参考医院销售数据挖掘系统,其2022年2季度的销售额为22.17万元;由此看来,SY-3505后期若能顺利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许能在国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不过,正如第二代ALK抑制剂克服了第一代ALK抑制剂的耐药性等不足,克服多种ALK耐药突变的第四代抑制剂也已横空出世,包括美国Turning Point Therapeuti公司的TPX-0131、Nuvalent公司的NUV-655等。虽然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这也标志了ALK抑制剂新一代的开始。
一代又一代ALK抑制剂出现,代表了研发技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进步;对于“前浪”,不断开发新适应症是其生存之道;对于“后浪”,克服“前浪”的不足是其“杀出”重围之法。相信未来会不断有“后浪”做出惊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