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药企发展不可控因素增多,企业间合作正不断终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03  浏览次数:224
近日,生物技术公司NGM Bio在2022年财报中披露,默沙东已决定终止MK-3655(NGM313)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IIb期研究,并将于2023年4月底归还2018年就MK-3655及其相关化合物获取的许可权,届时NGM Bio将完全拥有该项目。
 
  据悉,MK-3655是一款激活β-Klotho/FGFR1c受体复合体的在研单克隆抗体,拟用于治疗NASH和2型糖尿病。NGM Bio表示,默沙东终止研究的决定是基于其对第24周肝脏脂肪减少的中期分析,与安全性问题无关。
 
  2月23日,基因编辑公司Intellia在2022年财报中披露,诺华已终止镰状细胞病(SCD)药物OTQ923/HIX763的开发。它是Intellia与诺华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一种造血干细胞(HSCs)疗法,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诺华在给外媒Fierce Biotech的一封邮件中表示,公司选择终止该项目开发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不影响与Intellia的合作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镰状细胞病(SC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红细胞紊乱疾病,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异常导致红细胞呈"C"形镰刀状而得名,临床表现为贫血、反复感染和周期性疼痛等。近年来,基因疗法一直被认为与SCD可以相互成就,正引来众多药企的布局。
 
  2月15日,渤健在发布2022年财报的同时,宣布决定终止与诺诚健华签订的有关 BTK 抑制剂奥布替尼的相关协议。具体而言,将终止双方就有望治疗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的合作和许可协议。
 
  据了解,2021年7月,诺诚健华与渤健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将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渤健。按照当时的约定,若交易顺利进行,诺诚健华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以及未来高至8.125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对于此次合作协议终止的原因,诺诚健华表示是“为便利而终止”。而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合作中止,最要原因多半是奥布替尼II期临床数据不太乐观。去年12月23日,诺诚健华公告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对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实施部分临床搁置。理由是入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此外,业内提出,BTK领域竞争激烈也或是双方“分手”原因之一。
 
  事实上,随着医药产业变革加剧,药企发展不可控因素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国内外药企合作终止已成常态。除了以上企业,还有强生、天士力、复星医药等大批医药企业都曾宣布过终止新药开发、商业化、收购等消息。业内认为,这其实都是企业对继续开发风险和未来临床价值的综合权衡后做出的选择。未来,在医药企业不断调整研发架构和研发、配置研发资源,淘汰非必要产品线等背景下,终止合作将越来越常见。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