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普瑞(002399.SZ)还是那个海普瑞,不同的是,高盛出货第一次被“白纸黑字”地搬到了台前。
“21号一开巨潮,就看到高盛卖掉了一半的海普瑞,你知道,在里面拿得多点的都是机构,现在局面变得复杂了。”深圳某医药研究员表示困惑,“机构有接盘吗?还是也想撤呢?”
2013年1月22日,海普瑞股价跌2.63%,23日跌0.53%。
2013年1月23日下午,理财周报记者拨通了高盛媒体联系人的电话,其表示,“我们不能随便comment(评论)这件事情。这是一个市场行为。”
更为微妙的是,24日常山药业(300255.SZ)发布公告称肝素钠原料药通过FDA的认证。海普瑞头顶的光环“国内惟一一家获得美国FDA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瞬间被打散。
高盛-0.66成本游戏,获益18.07亿
联想、TCL、吉利、工商银行、西部矿业、中航油,都曾是“套现王”高盛棋盘中的棋子。
高盛,这座潜伏在海普瑞的火山,终于爆发。北京高华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相应成了敏感词。
2012年5月8日-2013年1月18日,高盛的孙公司GS Pharma就在这个营业部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抛售了海普瑞5%的股份共4001万股,套现超过8.1亿元。
迄今为止,2011年5月6日解禁的9000万股,高盛已卖掉了44%。未来12个月,高盛不排除减持其余4999万股的阴霾仍将笼罩着海普瑞。
2013年1月23日下午,高盛媒体对接人回应记者,“我们没有直接的comment(评论)。”
而海普瑞董秘步海华迟迟未接听电话。证券部工作人员刘奇回复记者,“跟海普瑞市场形势是否出现重大变化没有直接联系。高盛已持有5年,作为投资机构通常要考虑持有期限。”
高盛的资本游戏已进入中场。
2007年9月3日,GS Pharma仅以491.76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3694.84万元)增资即获得海普瑞12.5%的股权共4500万股,成为了海普瑞的第三大股东。
2008年末,GS Pharma获得了650万元的分红,持股成本相应被稀释到0.68元。
2010年,根据海普瑞10转10派20元的大手笔分配方案,高盛所持的4500万股变成了9000万股,同时获得9000万元的分红,每股成本等于-0.66元。
此前市场说法是,“海普瑞本身并不愿高送配,而是股东的强烈要求,这种强烈要求更多就来自于高盛。”
换言之,高盛是“空手套白狼”,净赚5955.16万元。除减持获利8.1亿元外,GS Pharma仍持有的4999万股,按照海普瑞1月25日的收盘价18.75元计算,市值9.37亿元。
在海普瑞的潜伏,已成了高盛豪赚18.07亿元的财富盛宴。
矛盾局面下的机构抉择
按照高盛减持期间海普瑞均价20.27亿元计算,接盘资金需8.11亿元。
问题是,有没有机构愿意去做垫背人?如果没有,谁来支撑海普瑞的股价?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局面。
2010年海普瑞登陆中小板时,211个机构账户不顾海普瑞73倍市盈率、148元的发行天价,异常激烈地争夺网下发行的800万股股份。
至2010年中报,驻扎在海普瑞的机构股东已多达101个,共持有742万股;当然,手握4500万股的高盛占据上风。
然而到2012年5月7日(GS Pharma减持的前一个交易日,股价24.98元/股),海普瑞股价已跌83%。曾经的700亿市值缩水成150亿元。
相应地,业绩变脸之下,海普瑞从门庭若市走到了门可罗雀。曾经趋之若鹜的券商研究机构,2012年表示出的关注也仅限于3份研报。
到2012一季度末,曾经一众机构也仅有8家留守在海普瑞,合计持483万股;此时的高盛,仍控制了9000万股。
之后的8个月期间,高盛减持了4001万股。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2年9月30日,海普瑞的机构股东有9家,共持有563万股。换言之,高盛减持期间可查数据仅显示机构增持了80万股。
这是一个微妙的态度,也可能是一个答案。
如今的海普瑞,还有38亿的超募资金沉睡在银行。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在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积极寻找合适投资项目。”海普瑞董秘办人士刘奇回复记者,“继续做强做大肝素钠原料药、稳步推进肝素全产业链布局和围绕肝素相关制药领域发展,这是公司的发展战略。”
但是,怎么把这些钱花出去来构建更大的产业竞争力?海普瑞没有拿出完整的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至少资本市场没有接收到明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