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变化:优质货源紧俏,商家惜售
市场行情:产新继续,近期牡丹皮新货上市量有所增加,购货商多以实际需求走销为主。因优质货源紧俏,行情持续走坚,现市场小统黑牡丹皮售价25-27元(公斤价,下同),大统黑牡丹皮售价30-35元,白牡丹皮售价40-45元,选装白牡丹皮售价55-60元。
产地信息:产新继续,随着产地行情走高,关注度持续增加,近期有外地客商前来组织货源,带动货源走销加快。因优质货源紧俏,商家惜售心理略有加强,行情坚挺运行,时下产地安徽小统牡丹皮售价25-27元,安徽刮皮牡丹皮售价40-42元,山西刮皮牡丹皮陈货售价17-20元,陕西80%抽芯率刮皮牡丹皮售价22-24元,陕西95%抽芯率刮皮牡丹皮售价28-30元,陕西刮皮99%抽芯率选装牡丹皮售价40-43元。
图1:牡丹皮主产区资源分布
二、历史价格:每触及农本价均引发生产快速调减
图2:1988.01-2022.10牡丹皮原料价格变化
从行情变化看:1988-2022年,牡丹皮行情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6年):高价刺激下,各产区大面积扩种,价格不断回调,持续走低的行情导致产区生产调减,牡丹皮迎来高价。反映在价格上,即牡丹皮价格从1988年最高的22.5元回落至1989年的6.7元,跌幅70.22%,之后价格再次明显上涨,于1996年上涨至24.8元,涨了2.70倍。
第一阶段历时9年,在高价刺激下,牡丹皮产区开始以原产地为中心,向周边省份外延,为以后几年行情的快速下行埋下伏笔。
第二阶段(1997-2010年):牡丹皮的社会需求迎来快速增长,但因多年的低价,生产调减明显,且因受气候异常影响,行情迎来历史天价。牡丹皮价格从1997年的22元回落至2002年最低的6.3元,跌幅71.36%。之后行情触底反弹,于2010年上涨至40元,涨了5.35倍。
第二阶段历时14年,价格回调以及生产调减是此轮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2010年的冰雹灾情和阴雨天气导致牡丹皮产能锐减,成为行情上涨的助推器。但高收益之下,产区开启了又一轮的大发展,行情回落在所难免。
第三阶段(2011-2022年):价格持续多年低迷运行,加上气候异常影响生产,牡丹皮产能整体下降明显,行情再次上行。牡丹皮价格从2011年的30.5元回落至2019年最低时的17元,跌幅44.26%;之后迎来触底反弹,加上各产区出现只挖不种的情况,价格因此在2022年上涨至39元,上涨了1.29倍。
第三阶段历时11年,受生产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攀升影响,牡丹皮行情呈现区间震荡特点,且不断触及生产成本线,导致产区生产持续调减。同时,2020年之后,全球气候异常情况凸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困扰,再加上2022年受到国家保粮政策影响,牡丹皮行情再次呈跳跃式攀升。
通过三个阶段的价格对比分析,我平台发现,牡丹皮每一次的行情暴发,价格均会不断冲击生产成本线,进而引发各产区生产快速调减。但随后的高价行情对牡丹皮生产和价格也易造成影响,断崖式跳水行情常在高价行情后发生。
三、产需情况:产量减,需求增
图3:2018-2022年牡丹皮产需情况
从产量和需求量看:近5年来,牡丹皮产能明显下降,而需求量却持续稳健增长。受牡丹皮行情持续回落影响,从2018年开始,牡丹皮的生产几乎是只挖不种,产量从2018年的1.69万吨回落至2021年的1.00万吨,跌幅40.83%。2020年之后,因气候异常,牡丹皮的单产产能明显下降,预计2022年,牡丹皮产能仅为7700吨。而近5年,牡丹皮的社会需求持续在6500吨上下,预计在2023年,牡丹皮的供求关系将会发生逆转。
四、收益变化:2022年亩产收益达万元
图4:2019-2022年牡丹皮不同种植类型净收益情况
从亩产净收益看:2022年整体收益上涨明显,产区生产逐渐恢复。因2018年行情回落,牡丹皮各产区出现大户弃种、散户减种的情况,由于滞留的种子和种苗数量较大,导致其价格也不断回落。
2019年1月-2021年8月,牡丹皮包地种植的净收益低于4500元/亩(周期5年,下同),自耕地净收益低于6000元/亩,对于一个需要种植5年左右的品种,低收益极大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2021年9月-2022年10月,随着牡丹皮行情不断冲击生产成本,在生产调减以及库存持续消化的背景下,牡丹皮行情稳步攀升,包地净收益由4405元/亩升至9325元/亩,自耕地净收益由5780元/亩攀升至12575元/亩。
特别是2022年,牡丹皮的亩产净收益快速攀升,进一步加速弃耕地里的牡丹皮大量供应市场;同时,在高收益的刺激下,一些自耕地的种植户陆续进入再生产环节。一旦价格再次突破历史天价,牡丹皮的快速扩张情况也将再次凸显,未来产能过剩的情况必将再次显现。
五、需求变化:社会需求量增长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等功效。近年来在药用渠道上,由于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社会需求量表现略有增长。
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2020年全国牡丹皮用量约为6450吨,2021年用量约为6585吨。其中,从目前正在流通的中成药数据监测看,成分中含有牡丹皮的中成药有378种,占平台监控的7702种中成药的4.91%,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丹栀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等。
六、总结:需当心生产再度过热
1、气候异常成为本次行情上涨的助推器 牡丹皮行情从2010年最高时的40元回落至2021年的17元,历时12年之久,各产区生产弃种情况严重、种植面积调减明显,为行情上涨奠定基础。同时,2021年和2022年,因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全球异常气候状况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在产能调减、气候异常、人气凝聚以及资本运作下,牡丹皮行情上涨。
2、在高收益诱惑下,生产无序发展问题将凸显 当前,牡丹皮净收益在10000元/亩上下,年均2000元左右。较高的净收益将再次刺激各产区生产恢复,特别是对于自耕地的种植户来说诱惑力更大。未来牡丹皮生产将会以原产地为中心,快速向周边地区蔓延,可能再度出现生产过热。
3、热点品种减少,资本及人气凝聚力加强 在后疫情时代,刚性需求的农副产品成为了通货膨胀背景下多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生产调减、库存薄弱的品种,更是成为资本围猎的目标。同时,目前热点品种和话题减少,牡丹皮这类产区距离药材市场较近,便于建仓出仓的品种更容易形成人气聚集。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当前较高的亩产净收益会大大刺激牡丹皮的种植和生产,特别是新兴产区的发展,需要密切留意;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会对需求端造成极大影响,原料消耗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再有,因牡丹皮生长周期较长,在目前的人气和资本作用下仍有继续追高的可能,风险系数仍在不断攀升。一旦牡丹皮价格再次突破历史高位且逼近50元大关,牡丹皮的供求关系将会因生产大发展影响,再次迎来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