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火热进行中,作为最早“满员”的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馆今年依旧火爆,7万平方米左右的展览面积,“挤”进了超过3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家企业参展。
本届进博会上,强生、辉瑞、罗氏制药、艾伯维、诺华、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葛兰素史克、赛诺菲、阿斯利康、武田制药、礼来、拜耳、吉利德、安进等全球十五大药品巨头5年来首次齐聚。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健康市场,已成为跨国药企的“必争之地”。今年进博会上也聚集了诸多药企的“首秀”“首推”“首发”,向世界展现自身创新技术实力。
“进博会不仅打造了促进全球创新交流和发展的平台,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坚定扩大开放、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表示,“武田制药对于中国医疗行业长期向好的发展和增长潜力充满信心”。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武田制药已有9款创新产品在华获批,而这些产品均在此前数届进博会上展示。近几年,武田制药旗下创新药物和突破性疗法在华获批上市的速度不断创下新纪录。
本届进博会上,赛诺菲疫苗带来了全球首个且唯一、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手段Beyfortus(nirsevimab),这也是该产品的全球首秀;武田制药携带消化、肿瘤、罕见病等核心领域的8款全球首创、同类最优的创新产品和突破性疗法集体亮相;拜耳带来全新作用机制的慢性心衰治疗药物;强生旗下制药子公司杨森首次展出用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的革命性疗法。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全球前沿创新成果在进博会的集中亮相并非首次。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多款参展的全球领先创新产品在中国加速获批、上市和准入,从“展品变商品”,不断刷新“中国新身份”,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和人群。
今年再度登上进博舞台的靶向人抗白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新可来是葛兰素史克利用进博效应的成功案例。2021年在进博会“首秀”后,新可来两周内即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并于今年7月开出首张处方,飞速实现了从“首展”到“首处”的身份跨越。
当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经历以“创新”引领的行业变革,借力中国医药市场的机遇、借助进博会舞台,跨国药企也频频开启与本土企业的各项合作,加速本地化进程,打造新的医疗生态“朋友圈”。
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表示,进博五年强大的“溢出效应”不仅推动“展品变商品”,更带动强生由“展商变投资商”。例如,曾以进口产品身份登陆进博会的强生医疗科技新一代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已于今年1月在强生苏州产业园成功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国内该生产领域的行业空白。
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负责人张和平表示,赛诺菲进入中国整整四十年,一直加码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在深圳赛诺菲引入了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外资疫苗工厂,并成立了中国首个国际疫苗创新中心。“中国本土疫苗公司正逐渐加速开展国际合作,大批国内外的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中国疫苗领域,相信未来中国疫苗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单国洪表示,中国的医药创新正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武田制药将推动全球创新的成果以更快速度引入中国。中国在武田研发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与美国、日本和欧洲比肩的四个关键研发区域之一。
进博会期间,拜耳健康消费品携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团队举行“科创中国”智慧健康专业科技服务团专家工作服务站揭牌仪式。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表示,将加快创新步伐,夯实合作基础,提升服务能力,与各方一起共建“健康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