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是跨国药企全球战略中重要的一个大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均在中国设立分部,一些跨国药企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截至2020年,跨国药企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在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3万名。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正迎来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其不仅是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地,还已成为众多跨国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如今年4月28日,赛诺菲公布了2022Q1业绩,实现收入96.74亿欧元,同比增长8.6%。其中,在中国市场,赛诺菲的收入就同比增长13.4%(9.01亿欧元)。此外,诺华2021年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同比也增长18%,为30.52亿美元,占到了诺华全球总收入的6%;据悉,诺华在财报中注明,医保放量成为主要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药品集采、一致性评价等改革政策的推出,中国医药市场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毛利时代一去不回。在此背景下,跨国药企也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新的政策形势下,布局国内市场。
据悉,近期在进博会期间,就有大批跨国药企正从完善供应链体系、到服务用户的慢病管理,再到创新药物的研发与落地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布局。例如,阿斯利康呼吸业务线就与京东健康就博利康尼片的全渠道代理签署协议,共同推动药物线上线下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据了解,博利康尼片是呼吸系统经典药品,然而受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挤压,原研厂家阿斯利康的院内市场增长放缓。此番双方合作,可以增强博利康尼片零售渠道的药物可及性,减少流通环节。
诺和诺德在进博会上宣布将投资4亿元成立诺和诺德(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对其在中国内地生产、贸易、研发等业务引擎实现控股,以整合优化诺和诺德在华业务资源,协同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再升级。
此外,强生也宣布将持续加大对在中国的研发和创新投入,打造开放式医疗创新生态体系,其还与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了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型ADC药物。
总的来说,从过去投资工厂、建立代表处,到这些年这些年逐步开始建立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建立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产业园,已充分显示出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投资策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业内预计,随着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的突破、人才的发明创造,中国从原来的营销市场、制造基地将逐渐向创新来源转换;与此同时,跨国药企也将寻找更多新的合作伙伴,在新的政策形势下构建更强大的“生态圈”。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