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市场都是跨国药企全球战略中重要的一个大市场。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实现营收33707.5亿元人民币,增速创了近5年新高。2016年至2021年五年里,中国累计上市了280种新药,其中跨国药企贡献了半数以上。
近日,RDPAC方面透露,内部调研显示:超过90%的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至5年保持稳定。可见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信心依旧,深耕发展的决心坚定。
在11月5日举办的进博会上,强生、辉瑞、罗氏制药、艾伯维、诺华、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葛兰素史克、赛诺菲、阿斯利康、武田制药、礼来、拜耳、吉利德、安进等跨国巨头齐聚一堂,其中包括辉瑞、诺华、罗氏、强生等企业都纷纷推出首发新品,尽显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潜力以及创新药发展机遇的看好。
比如,艾伯维带来了公司头一款即将上市的实体肿瘤产品Teliso-V,这是一款在研的同类首创抗体偶联物,今年年初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媒体资料显示,默沙东在进博会上推出了全球头款获得授权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上市许可或紧急使用授权。今年9月份,默沙东授予国药集团该药物在中国境内的经销权和独家进口权,并于11月7日针对该药双方再次携手举办合作签约仪式。
辉瑞则展示了20余款创新产品,涵盖肿瘤、疫苗、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罕见病五大领域。其中包括头个具有快速溶解口腔崩解片剂型的CGRP受体拮抗剂瑞美吉泮,这也是目前头一款获批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口服CGRP受体拮抗剂。
另外,不少跨国药企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找更多的机会,包括探索创新研发、合作共赢、数字数智化等方面,在本次进博会上相关的“联姻”消息不断传来。
如强生在会上宣布与杭州多禧生物“牵手”,共同开发新型ADC药物;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和黄医药、罗氏诊断、艾德生物等10家制药与诊断企业宣布成立MET HER2精准诊断联盟;赛诺菲宣布与京东健康宣布再合作,将现有合作从慢病领域拓展至特应性皮炎疾病领域(AD),通过打造头个一站式AD在线全病程管理平台,满足数字化时代下特应性皮炎患者更为多元的健康需求。
据悉,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大批跨国药企已经在中国内地设厂、打造研发中心。数据显示,至2020年6月,跨国药企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在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3万名。其中,赛诺菲有4个研发中心,诺华有3个,拜耳、辉瑞、西安杨森均有2个。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