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属于关系人体健康安全的特殊商品,其质量应满足相应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上流通上市。为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相关部门频发政策,并严加监管,推动药品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但药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层出不穷,其中,中药饮片因部分中药材的标准落后、中药种植不科学、低价低质的小作坊多和精准监管难度等原因,更是相关部门抽检不合格的“常客”。
9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1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不合格的药品涉及8批次菊花、1批次茜草、4批次紫草。
安徽省药监局近日也发布一则通知,亳州市某中药饮片公司因生产销售不符合规定的菊花被罚没近60万元。据悉,该公司已是“惯犯”,近一年内先后出现过因生产销售劣药被处罚巨款的情况。
7月20日,黑龙江省药监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该省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劣药中药饮片“海风藤”被处罚没违法所得和警告。
此外,2022年以来还有四川、河南、广东等多地的药监部门相继曝光一些生产销售不合格中药饮片的企业。
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多被判为劣药处理,按照新版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的,会受到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2.5倍的罚款(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以及没收召回该批劣药的处罚。
从上述中药饮片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受罚金额来看,小则几万元,大则几十万元不等。这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规模企业而言无疑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足以给行业敲醒警钟,提醒饮片企业应抛弃侥幸心理,走合规产销之路。
整体来看,在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正得到不断提升。国家药监局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年度报告显示,中药饮片抽检总合格率已达到98%。
中药饮片产业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利好政策频频发布的背景下,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庞大。《2021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中成药生产企业222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023家。另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药饮片行业营业收入已达2056亿元,同比增长13.7%,利润增长102.4%。
目前,中药饮片集采正在加快推进。多地已在中药饮片等领域积极探索省级、省际联盟集采,另外,《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也在不久前发布,文件明确30个省级单位(不包括湖南、福建和港澳台)将组成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由湖北医保局牵头。业内认为,集采通过以价换量,或给行业带来大洗牌,而进入集采的前提是需要保证质量,因此,饮片企业更需要将质量问题视为重中之重,才能拿到入局的“入场券”。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