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新药研发热度高涨,但新药研发具有成本投入高、回报期长、研发失败率高等特点,一款新药成功上市并非易事。2022年以来,包括默沙东、赛诺菲、罗氏等多家跨国药企都有新药研发失败的消息传来,引起业内的关注与热议。
8月17日,赛诺菲宣布,公司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amcenestrant联合哌柏西利治疗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III期AMEERA-5研究未达主要终点,故决定终止该药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
amcenestrant是一种实验性优化的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可与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或ER结合,抑制其正常功能并引发降解,使其不再被肿瘤细胞使用。
此前在3月份,赛诺菲曾表示,其评估amcenestrant的2期AMEERA-3临床试验未能达到改善无进展生存(PFS)的主要终点。
今年以来赛诺菲新药研发屡屡受挫,除了amcenestrant以外,其于再生元合作的Dupixent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一项3期试验因判定无效宣布停止。
从公开信息来看,新药研发失败发生在跨国药企身上已经不足为奇,其中不乏III期临床失败的案例。
8月初,默沙东宣布,其PD-1抑制剂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常称K药)联用Lenvima(仑伐替尼/乐伐替尼)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失败。
据悉,默沙东这项名为“LEAP-002”的临床试验研究的优效性假设为帕博利珠单抗+乐伐替尼治疗HCC(即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乐伐替尼单药。但数据结果出现了“反转”,与单独接受乐伐替尼治疗相比,接受帕博利珠单抗+乐伐替尼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等临床数据虽有改善趋势,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改善意义。
8月3日,默沙东与卫材宣布k药联用Lenbima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III期LEAP-002研究未达到主要重点。
除了上述药企以外,今年以来还有罗氏的crenezumab在阿尔兹海默症预防倡议项目中的II期临床以及PO-L1+TIGIT联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从新药研发失败的原因来看,有的是因为立项不正确,有的是研发申报太晚,而赛道上已有其他居前的企业,另外,还有的企业是因为新药研发到生产转移脱节等。
总体来看,虽然利好政策、资本加码等因素带来的创新药市场前景广阔,但这些跨国药企新药研发失败的例子也将给其他药企以警示,即便是走过一、二期临床试验,也可能在三期遇到挑战,另外,很多药企终止新药研发是因为赛道拥挤,在热门赛道上,药企如何突围是一大问题。
业内认为,对于一些市场上存在竞争者的药物如PD-1而言,获批更多适应症或是稳住其地位并提高营收的关键。比如默沙东的K药就有在开拓新的适应症,但情况并不如想象那么简单,其在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等领域接连碰壁。在大量的临床试验背后需要企业持续的资金投入,且需要面临竞争对手的冲击,这些因素都是对企业研发能力、财力和耐力的大考验。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