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如何避免更多“豆芽菜” “小胖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4  浏览次数:115
在近期召开的欧洲血运重建大会(EuroPCR 2018)上,德国诺伊斯医学院Lukas医院Michael Haude发布了慢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决策的PCR声明。综合多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稳定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给出指导性意见,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稳定心绞痛中的指导意义再次全面提升。

       生理影像学指导的介入治疗走上前台

       在近期召开的欧洲血运重建大会(EuroPCR 2018)上,德国诺伊斯医学院Lukas医院Michael Haude发布了慢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决策的PCR声明。综合多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稳定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给出指导性意见,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稳定心绞痛中的指导意义再次全面提升。

       他表示,之前PCI用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直受到质疑。现代药物洗脱支架技术和近期的影像学技术可进一步识别缺血病变,有助于改善结果。在EuroPCR 2018期间发布了几个新研究强烈支持PCI在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声明要点

       ☆最近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FFR/瞬时无波形比值(iFR),生理影像学指导的PCI在降低10年死亡率、再狭窄和支架血栓方面优于冠脉造影指导的PCI。

       ☆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PCI能够减少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紧急血运重建及自发性心梗。

       ☆PCI后观察时间越长,PCI获益越大。

       ☆对于特定冠脉病变,记录的缺血程度越大,PCI获益越大。

       研究启示

       ORBITA研究生理学分层分析结果证明PCI可改善缺血,如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的结果,并使更多患者无心绞痛。FFR和iFR可以预测PCI对局部缺血的作用强度,但这仅见于负荷超声中,症状评分或运动时间中未见。

       GZ-FFR研究两个月后的结果显示,PCI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生活质量,程度超过了ORBITA研究,但该研究非盲。

       FAME2、DANAMI-3-PRIMULTI和COMPARE-ACUTE的汇总分析显示,FFR指导的PCI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硬终点改善。在稳定性冠脉病变的患者中,无论症状改善与否,FFR指导的PCI都降低了未来心梗或心源性死亡风险。

       瑞典冠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登记(SCAAR)报告,随访10年后的结果显示,FFR/iFR指导PCI组的总死亡率、再狭窄率和支架血栓形成率明显降低。

       首部腔内影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哈医大二附院于波教授和贾海波教授参与编写

       近日,由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组织撰写的首部腔内影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全球来自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腔内影像共识的撰写,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于波教授和贾海波教授作为仅有的2位中国专家参与其中。(Eur Heart J. 5月22日在线版)

       于波教授和贾海波教授介绍,该共识有非常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更注重临床实践操作性和指导性。共识评估了目前现有的血管内影像的临床应用指征的证据,并基于现阶段最佳实践,为冠脉介入医生提供了关于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临床应用指征、各自优势和潜在局限性的指南。

       借助IVUS和OCT可获得冠脉内影像,为临床中优化支架置入和减少支架相关问题,提供更多宝贵信息。术前对管腔尺寸和病变特点进行评估,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支架型号和指导支架置入策略。术后腔内影像使术者能在支架水平评估支架置入效果,指导实施优化措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VUS的血管内影像不仅可提高手术即刻效果,而且可改善临床结局。

       过去10年,IVUS和OCT在技术性能(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手术指导方面(更快的回撤速度,自动化的管腔和斑块负荷测量,与冠脉造影融合)不断改进,成为指导常规PCI以及特殊病变患者PCI的重要工具。

       我国肥胖儿童已居全球之首,疾控中心携多学会发布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建议青少年少吃高糖、高脂肪零食

       5月19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在北京发布。这一指南恰逢其时,但如何推广还需要切实的手段。

       根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比例由0.5%增至7.3%,30年增加13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至 2030年,0~7岁肥胖儿童数将增至 664 万人;≥7 岁超重和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 4948万人。

       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全球肥胖报告称,中国肥胖儿童人数已居全球首位,有1500万肥胖儿童。

       超重和肥胖健康隐患不容忽视,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相应心血管风险也大幅增加。

       含糖饮料也属零食一种,不仅糖分含量过高,且缺乏营养价值,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如增加肥胖、心脏病等疾病风险。建议儿童青少年少吃高糖、高脂肪零食。比如,巧克力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但能量密度较高,容易导致肥胖。

       根据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比例大幅增加,在2009年,2~6岁、7~12岁、13~18岁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吃零食的比例高达58.8%、54.4%和46.3%。尤其是喝饮料增幅很快,2~6岁的儿童为19.5%,7~13岁为19.5%,14~18岁为18.4%。

       有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家庭不安全零食是蛋糕/派类、饼干类、膨化类和糖果类零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对零食的认知和喜爱程度以及是否隔代代养等。新版《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

       当然,零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适度地吃些健康零食,有助于实现平衡膳食的目标。

       三个年龄段都强调吃好正餐,少量零食;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以及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新版《指南》保留了原有的扇形图,并将扇形图上的零食举例进行了更新,选择了一些更易识别的零食图片。

       持续或不规律夜班工作导致肥胖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显示,与轮班夜班工作相比,持续和不规律的夜班工作更可能与超重或腹部肥胖相关。(Pols one5月15日在线版)

       研究调查招募了来自五家公司的3871名工人。结果显示,夜班工作者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增加,OR分别为1.17和1.27。腹部肥胖与夜班工作有显著但边缘的关联(OR = 1.20,95%CI 1.01~1.43)。

       此外,研究者观察到夜班工作的年数与超重或腹部肥胖之间的正向梯度关系,研究发现,持续夜班工作人员的超重(OR = 3.94)和腹型肥胖增加的比例最高(OR = 3.34)。不规律的夜班工作也与超重显著相关(OR = 1.56,95%CI 1.13~2.14),但其与腹型肥胖的关系是临界关系(OR = 1.26,95%CI 0.94~1.69)。相反,轮班夜班工作与这些参数之间的关联并不显着。

 
关键词: 脂肪 , 健康管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