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生物医药移师生物工程研究制高点强强联合促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5  浏览次数:275

    生物制药作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尽管“十一五”期间,各项政策对于生物医药的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但相比国外生物医药企业,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起步并不算晚。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陆续上市,外资药企在干扰素、疫苗等生物药品方面的垄断地位迅速被打破。近年来,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不仅在基础设备,特别在研发、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逐渐缩小,涌现出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

    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望抓住机遇,赶超跨国生物制药企业,抢占生物医药研发的制高点,实现生物医药强国的梦想。这已经被列为“十二五”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科技部出台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创新药物,改造药物大品种,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

    抢占生物医药先机

    所谓占领生物医药制高点,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的话来说,就是“从以化学原料药和传统中成药为主,转向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药板块发展速度加快,一批生物医药新产品实现产业化”。

    在化学药物方面,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与很多重大药物的研发擦肩而过,目前化学药物研发性价比低的现实决定了我国有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有回报的生物医药领域。

    相比化学制药研发瞄准仿制药不同,生物医药的规划从开始就瞄准了高端技术。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将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其中,疫苗与抗体的大规模和快速反应生产新技术;人源化抗体构建及优化技术;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相关重大关键技术,医用材料生产技术等将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

    谈到生物医药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取得的成就,于明德强调:“在基因工程上,我们可能会有十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会在‘十二五’中实现产业化,这对中国的医药产业是个重大的变化。”

    合作研发存隐忧

    众所周知,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甚至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因此,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研发支持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生物技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从研发的模式上来看,通过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基地、孵化器)等方式,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并且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有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根据欧美和日本、印度的研发经验,建立合作研发机制,把制药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聚集到一起,实现技术的交流合作、分摊研发成本和风险、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是新药研发的有效途径。

    因此,规划明确指出:申请扶持资金的方式要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即科研单位与工业企业实行联盟捆绑,以自己的优势,一同制定未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计划,将计划上报工信部等待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申领到中央财政的专项扶持资金。

    据了解,工信部之所以推出联盟捆绑形式,一方面是担心企业拿了钱不发展,同时也担心企业拿了钱后,科研技术不精而浪费资金。

    不过,在近一个时期的转型资金申请情况来看,企业、科研机构为了拿钱而联盟,“联而不盟”的现象极为普遍,真正地推进产学研联盟需要更多的制度设计来保障。 
 
    一位医药领域专家认为,科研、技术创新、申请专项资金,应该有个门槛,严格把关才能实现先期有序和未来预期中的产业增长。

    企业间联盟更持久

    面对合作研发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通过和跨国药企合作;或者中小企业组成研发联合体的方式开展研发,建立企业间的联盟有望更加持久。
    抛开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医药企业之间也可以结成联盟进行新药的研发。而目前2个或2个以上医药企业合作研发的模式在我国医药领域尚不多见。事实上,在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多、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为迎接挑战,不仅大企业可以强强联合,中、小企业更应该广泛联合协作,尤其是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共同创新。

    通过建立企业间联盟,公司可以与合作伙伴分摊成本,弥补单个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节约研发费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在合作伙伴之间实现研发的范围经济。 (医药经济报  贾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