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透视中美医药供应链差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4  浏览次数:95
  医药网7月12日讯 医药供应链的本质是医药产品或相关服务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动,其目的是提高医药及医疗服务提供部门的绩效,同时降低医药供应链成本。医药供应链的主要节点成员包括新药研发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医院和诊所等)以及最终消费者。     一方面,由于药品规格、品种、批次繁多,不同药品的生产、流通、存储、销售要求不同。另一方面,医药供应链的参与主体较多,除新药研发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外,还有政府、保险机构、药品采购组织(GPO)等,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增加了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     直供与间接供应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生产和消费国,药品分销渠道以零售为主。在美国,药品批发商早已完成市场整合,医药制造商通过少数药品批发商将药品分销至零售药店、医院、保健诊所,最终到达患者,实现了寡占型的市场集中度。     CFDA去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很高,全国只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前三强占了全美90%以上的市场份额,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     而中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只占市场总额的20%,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销售利润率小于1%。     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结构方面的最大差异在于直接供应与间接供应。美国的医药供应链结构一般较简单,通过工厂直销,以最快的时间提供给患者最好的药物。     中国的医药供应链通过中间的多个流通商进行多层级流通,在这个过程中,医药产品可能发生日期延误、包装破损等一系列问题。当然,最大的问题是药价也在流通中层层攀升。     直接供应和间接供应的模式差异造成了双方在成本积累方面的差异。美国有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建设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作业项目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智慧化。据今年4月智研咨询集团出版的《2016-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药品经销企业平均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12.5万个分销机构,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     而我国医药物流链条信息化、流程化管理普遍缺乏,商业物流与医院药库信息流脱节,导致药品从出库时起,信息流就出现断裂,医院药库信息成为“孤岛”的现象比较突出,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中国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医药供应链主要采用官方供应的方式,中国的医药供应链主要是民间的中药供应与官方的西药供应相结合。因为中医治疗需要使用的中药产品大部分来自民间种植,不能缺少民间供应环节。而在美国,官方的医疗产品工厂供应即可以满足需求。     学习美国经验     美国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有:一是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需求动态修正。     二是与上下游企业战略协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大型批发企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便捷的服务,如为客户建立可以与本企业联系的信息系统,实现与客户之间的无缝连接,同时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等,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     四是减少供应链层次,缩减流通环节,降低费用。中国药价居高不下与医药物流发展成熟度有直接关系,药价下调迫切需要提高医药流通效率。中国医药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应该强化供应链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我国新医改的相关措施,如集中招投标采购和集中配送等,旨在进一步减少供应链层级,降低流通成本,从而降低药价。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的建设也有利于改进流通环节多、杂、小、乱等现状,减少药品供应环节。     美国的PBM组织     在美国的医药供应链中,药品福利管理者作为雇主或保险机构的代理人,提供专业的服务,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治疗质量。医疗福利管理(PBM)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因此双方能够更好地发挥和体现市场作用。中国虽然有发挥类似作用的机构,如政府招标代理机构,但该机构与医疗购买机构,如保险公司,没有相应的协议,同时无法监督医生,所发挥的作用远不及PBM。     另外,美国医药企业近年来开始重视协力厂商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药企和批发商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药品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决策支援、合同管理及处方调剂系统,以降低供应链成本。     2000年,美国一批在医药行业处于领导地位的医药企业共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了环球医药交易中心(GHX),以独立、开放、中立、提高整体医药供应链绩效水平为宗旨,推动医药产品全面上网交易。     美国对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表现于ERP在美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实现了药品生产的流通模式变革,医药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有机连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到药品销售,全部信息在网络上有机整合,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完善中国医药供应链结构不能盲目学习,而是要尽可能就美国医药供应链的优点做一定改造,以此为基础尝试新的医药供应方式,走中国特色之路。
 
关键词: 医药供应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