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18日讯 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将近4亿糖尿病患者,而其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而前糖尿病患者数目更加庞大,有研究者表示,截至2035年全球将有5.92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到了糖尿病患者群体的90%以上,其又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长玉教授指出,降低血糖并不是糖尿病治疗的唯一目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预防和减少低血糖风险或诱发的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才是最终目标。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致病机理、新型疗法及药物、以及同其它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生物谷带您看一下2015年糖尿病研究领域都有哪些突破性的研究。
一、糖尿病机制性研究
【1】Plos medicine:抗糖尿病药物降低帕金森病风险得到人群验证
近日,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medicine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服用格列酮类抗糖尿病药物(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的糖尿病病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比服用其他类抗糖尿病药物的糖尿病病人低28%。
格列酮是一类可以激活PPARγ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利用格列酮类药物激活PPARγ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治疗非常有效。但PPARγ还有许多其他功能至今没有得到非常深入的研究。
之前一些研究已经在实验动物和体外实验水平发现了格列酮类药物对帕金森病存在潜在作用,但这篇文章是第一次在人类身上发现了格列酮类药物使用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对英国超过160,000名糖尿病病人的电子健康记录进行了分析,这些糖尿病病人中包含44,597名服用格列酮类药物的病人和120,373名服用其他抗糖尿病药物的对照病人。研究人员利用从1999年到2013年之间的健康信息记录,对这一时间段内患帕金森病的糖尿病病人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与服用其他抗糖尿病药物的病人相比,服用格列酮类药物的糖尿病病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了28%,研究人员在对一些与帕金森病有关的风险因素(如吸烟和脑损伤)进行矫正之后,对上述结果没有影响。
【2】肥胖成糖尿病最危险信号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速很快,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肥胖所引起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控制年轻人糖尿病的一大关键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三餐不规律”是“重大隐患”
在人们的印象中,糖尿病似乎与年轻人距离比较远,但现实却是糖尿病的患病年龄明显前移。根据201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这一数字在2010年是9.7%,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II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临床看,肥胖的II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特征。“在诱发糖尿病的各种复杂因素中,肥胖是最危险的信号,要防治糖尿病,就必须要控制体重。”郭晓蕙说。
【3】Cell:特殊遗传突变阐明对抗糖尿病药物的反应
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抗糖尿病药物会因不同个体机体DNA序列的较小的自然差异而表现出可变的效应。文章中研究者重点对重要的脂肪细胞分子PPAR-γ进行了研究,该分子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的作用靶点;PPAR-γ可以结合到DNA开关上从而开启基因的表达或关闭。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调节性开关DNA序列的自然遗传差异或可帮助确定是否PPAR-γ和TZD药物可以开启其它基因的表达;研究者Soccio说道,本文研究的意义远不止PPAR-γ和TZDs的研究,而是对基因组中调节健康和疾病生理学特性的所有药物靶点进行探询;目前所有处方药的20%都是一些甲状腺激素类药物以及靶向作用和PPAR-γ相关的细胞核受体蛋白的甾类药物。
【4】Plos one:遗传分析发现肥胖和糖尿病新致病基因
近日,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例极度肥胖的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DNA测序分析,发现了一个导致人类肥胖和糖尿病发生的新致病基因。
众所周知,体重的调节过程需要许多基因的参与,目前已知有超过30个基因发生有害突变后会导致人类发生极度肥胖,与此相类似,也有许多基因在发生改变之后可能导致II型糖尿病的发生。部分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与囊肿性纤维化和亨廷顿氏病完全相同,是通过家族遗传而导致发病。但目前对于极度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多少比例是通过家族遗传的方式进行仍不清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