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药品配送市场明争暗斗 非市场因素让中小企心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7  浏览次数:127
    随着大型药企的进入,以往诸侯混战的医药流通领域,正在拉开一场行业整合的序幕。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医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消息频频出现,且这些药品配送企业背后,均有大型医药集团的身影浮现。而面对大药企强大的竞争实力,以往固守本地的小型药品配送企业,身上的压力愈发增大。     “影响不小。”3月1日,山东燕喜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刚对导报记者说,其公司下属威海天福医药批发有限公司从事药品批发业务,当地医院正是其一大客户,“对于地方医药配送企业来说,医院资源非常有限,有一家被抢走,就意味着一大块市场被吃掉。”     “根据医药流通业"十二五"规划,行业整合是大趋势。”5日,某券商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罗钟祥向导报记者表示,上述现象并不少见,今后会有更多有竞争实力的大型药品配送公司出现,部分零散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不过,于志刚等地方流通药企的管理者也向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在药品配送领域的争夺中,更多的是政府主导而非市场竞争,如何能令这些中小企业输得心服口服,也是医药流通领域改革推进的一大关注点。     神秘“阳光配送”     1日,威海市上空蓝天白云,但是当地的药品配送市场却是战火弥漫。就在数天前,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威海海王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威海海王”)于2月7日与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签订了“药品阳光集中配送协议”,成为该医院主要配送商,初期药品配送比例就达到该院使用量的80%,预计2013年将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9600万元左右。     “在和文登中心医院签订协议之前,我们已经是威海市人民医院的配送商。”1日,威海海王工作人员王桂华向导报记者表示,其公司业务量在威海正不断增加。不过由于其负责人正在外地开会,该公司未能详细解释“阳光配送”业务推广细节。而作为海王生物在山东的另一家医药流通体系核心企业,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的市场运营部经理杨伟锡,当天也以上市公司内部信息不便公开为由,婉拒了导报记者的采访。     导报记者注意到,海王生物曾在过往公告中对“阳光集中配送”有过描述,将其定义为一个市或一个地区为单位,在完全遵循国家相关药品管理制度、价格和医院用药选择权前提下,由一家综合实力最优的药品配送企业完成各医疗机构主体用药的集中配送工作。     “就是把以前很多人干的活交给一个人负责。”罗钟祥对导报记者说道,以往医药流通行业极度分散,一家医院的药品由多家批发商供给,增加了流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在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这种选择配送企业统一配送的方式受到政策鼓励,而海王生物等在流通领域已有探索的企业,敏感把握住机会,迅速拓展了业务。     导报记者注意到,“阳光配送”推出3年以来,海王生物的药品配送业务增速可谓惊人,其中最早推行“阳光配送”模式的枣庄子公司,2010-2012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达到4.3亿元、6.5亿元、4亿元,增幅超过四成。
    大鱼小鱼之争     “枣庄是我们在山东做得最好的地区,不过其他地区的业务增长也很快。”婉拒导报记者正式采访的杨伟锡在闲聊中透露,“阳光配送”业务在山东多地已经展开,除枣庄、潍坊、威海等地均已布局以外,菏泽等地也在推进之中。     当然,海王生物在医药流通领域“跑马圈地”的现象,并非仅出现在山东。导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在威海,近期海王生物的“阳光配送”业务还在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辽源、湖北安陆等地不断扩充,表现颇为抢眼。     而且,在医药流通领域这一市场,也不是海王生物一家独大。导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大型医药集团也早已看好医药流通这块“蛋糕”,近几年来,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整合地方资源,迅速扩大自己的地盘。以山东为例,仅在2010年就有上海医药集团、华润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中国医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三大公司入鲁,开始布局药品配送领域。此外,南京医药等上市药企近期也纷纷发布公告称,将精力投向医药物流领域。这些均成为海王生物“阳光配送”的有力竞争者。“大企业竞争的格局会日渐显现,小企业生存空间会愈发窄小。”罗钟祥向导报记者表示。于志刚也认为,随着几大医药集团瓜分市场,中小药品配送企业的日子愈发难过。     不可能一家独大     虽然自己的市场已经在不断减小,但在于志刚等人看来,这场竞争并不公平。     “多数都是与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并非正常的市场竞争。”于志刚表示,在配送价格等方面,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小企业更多的是输在政府调控中。     导报记者随后以此询问文登中心医院,但该医院负责人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采访。不过,导报记者注意到,随着海王生物这种大药企参与配送领域竞争的出现,一些企业的竞争模式确实引来了不少争议。如2010年正是因为在山东潍坊等地推进“阳光配送”项目,海王生物曾受到山东近百家医药商业企业的联名“上书”抵制,被指涉嫌以承诺在当地投资的方式换取当地政府支持,垄断药品配送渠道。“他们现在的药品配送业务直接与政府和医院对接,别的公司根本无从插手,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海王的撒手锏。”潍坊当地一家药企的负责人不无感叹地对导报记者评价海王药业的发展模式。在这些小企业看来,能否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尤为重要。“这需要让竞争变得更为透明。”罗钟祥对导报记者说,实际上这是政府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中一直强调的事情,也是行业整合进入深化期的需求。他同时表示,从河南南阳、吉林辽源、黑龙江佳木斯等地医疗机构的用药招标过程中可以看到,企业均通过竞标等环节竞争,且不乏强力竞争者出现,海王生物不可能一家独大。“值得关注的是,具备资金实力等硬件的大集团进入市场后,竞争门槛在不断提高,小企业本身的条件也要不断提高,压力自然越来越大。而且散、小、乱的竞争模式,会导致企业效益低、管理落后等问题出现。”罗钟祥认为,“在考虑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这种推进大企业、淘汰小企业的趋势,不会改变。”(经济导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